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amily car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amily care. Show all posts

2012-07-09

人生的體驗

成為全職照顧者後,有兩個了不起的經驗:「經濟依賴」和「被人看不起」。有錢人和專業人士很難理解這兩者。我雖然曾從事社會研究十載,這幾年才親身體會香港窮人的一些感受,也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家庭主婦,自我形象低落、有強烈的自卑感,及好敏感其他人的說話。

全職的家庭照顧者,其中一個最大的壓力來源,是沒有收入,成為經濟依賴者。在香港這個無財不行的高度資本主義社會裡,成為經濟依賴者、失去經濟自主的感覺,很不好受。香港政府應該仿傚外國,為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者津貼和退休保障,舒緩經濟壓力的同時,更肯定她們對社會的貢獻。

延伸閱讀:
重思照顧工作,邁向正義社會 ── 寫於2012年三八婦女節前夕


我們從小都知道「肯定自我」的重要性,但是當空無感籠罩著自身時,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不易。我恢復自信的方法,除深入反省外,是寫作和維持社會連繫。建議我的學生,若你暫時找不到有薪工作,可以:
  1. 透過寫作、繪畫、書法、雕塑、手作、攝影或音樂等方式,培養自我創造的能力,開闢豐富的內在世界,獲得精神上的自足,離棄使人情緒大起大落的感官刺激生活; 
  2. 多做義工 ,培養贈與的能力,使你的人生更充實、生命感更強大,助人實自助; 
  3. 遠離那些令你覺得失去自信的人和事、靠近那些增強你力量感的人和事,包括朋友和某些宗教教派。

延伸閱讀:


* * * *

閱報得知,前歌手蔡齡齡抑鬱跳樓亡。其實,普通人都會患上抑鬱症,特別是人漸到中年,無法放下過往的執著,也不知如何為將來的半生定位時。若再加上種種生活壓力,是會非常危險的。若有朋友感到自己經常情緒低落或脾氣暴燥,我建議:
  1. 多向朋友傾訴;
  2. 多做靜坐或內觀;
  3. 閱讀一點佛教書籍,了解因緣和合 (我不是佛教徒,也覺得受用無窮);
  4. 設法降低壓力;
  5. 一定要處理失眠 (但失眠不一定是心理問題,有可能是生理、環境或認知行為等因素造成);
  6. 試看中醫 (中醫處理情緒問題有二千年歷史)。

延伸閱讀:

2012-03-24

謝謝女人


明天近中午時我會參加反小圈子集會, 下午則要向一百三十多位家長分享育兒經驗。

不幸的是,這幾天一家四口, 除我以外,其他三人都先後病倒了 (我這兩星期每晚都只能睡二至四小時, 希望不要倒下)。囝囝前天發高燒沒法隨幼稚園出發去看蝴蝶,好失望,今天也未病好,沒心情參加運動會。囡囡則幾個夜晚都睡得好差。

太太也終於感冒,前天她擔心我一個人照顧不了兩個病童,告了半天假來幫手,昨天又向機構申請上午假來幫忙 (因為病了的囡囡埋身頻密喝她的母乳最快好)。

她們三人現在都睡了。以往在這裡的文章, 都是趁囝囝上學/在家睡覺休息, 太太上班, 囡囡小睡時寫的,倒瀉蘿蟹)

昨天下午我外出教書時, 則是外母大人來看顧睡著了的囡囡的。

雖然囝囝和囡囡病況已好轉,明天我外出,還是請來我的媽媽來幫太太手,使我免擔憂。

所以,我這個所謂「全職爸爸、兼職講師、關心社會人士」,聽落好像好特別,說穿了,其實背後有一群女人默默支持著。這是我應常常緊記的。

(還未計一個功臣: 每星期來我家三小時幫忙清潔的女家務助理!)

2012-03-06

重思照顧工作,邁向正義社會 ── 寫於2012年三八婦女節前夕


1. 家務是門管理學,從事家務勞動的人,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井然有序地安排和組織眾多的雜務,並把它們有技巧地逐項甚至同時完成,讓家人可在衛生、安全和舒 適的家居環境下生活。當中的照顧工作,包括對小孩、體弱年長者、嚴重殘疾人士的照顧,除與很多其他的家務一樣,包含大量隱形的體力勞動外,還涉及情感與 愛、責任與耐性、尊重與理解、知識與技能等多個面向。

2. 廣義的照顧工作,包括關懷、服務和照料,由國家/政府、市場、社區和家庭共同提供。現實上,對小孩、體弱年長者、嚴重殘疾人士的照顧,獲公共資助的正規部 門所提供的服務都是短暫的或名額不足,而市場營利機構提供的服務水平又與消費者的財政負擔能力掛勾,故實際上照顧工作的社會成本主要由作為非正式部門的家 庭長期承擔,而絕大部份的照顧者都是女性家屬。

3.許多本港的婚育或未婚女性因此辭掉有薪工作,面對事業發展中斷;或為兼顧照護責任進入低工資低保障的次級勞動市 場;或透過女性親屬的幫忙或聘請同是女性的外傭,在無後顧之憂下繼續長工時就業,才有足夠的家庭收入,但卻犧牲了寶貴的家庭生活。

4. 傳統的性別分工觀念,把「政治」與「經濟」的「公領域」界定為(壯年) 男性領域,把「家庭」的「私領域」界定為女性領域,前者涉及權力及資源的分配,理應需要公眾之民主監督;後者雖可某程度上免於公權力之規管,卻又成為照顧者權利缺少保障和關注的地方。

5. 雖然社會表面兩性平等,但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依然根深柢固。這種觀念,不但影響家庭內的家務分配,還透過對「男性」和「女性」特質的建構,限 制著兩性於就業市場的職業選擇 (例如學校課本或電視節目的醫生多是男性、護士多是女性等)。這種種的刻板定型,同時壓抑著女性和男性個性的自由發展。

6. 女性被認為是「天生較適宜做照顧者」,照顧工作所涉及的多樣化知識與技能要求、其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以至其對人類生存的根本重要性,往往遭視而不見。這種意識形態影響所及,勞動市場 上許多以女性為主的照顧工作,例如謢士、幼師、家務助理、起居照顧員等,長期在工時、薪酬、培訓、晉升機會等得不到平等的尊重。

7. 在部份歐洲國家,政府提供較充足的暫托幼兒服務、促進被照顧者尊嚴自主的社區照顧服務和居家護理服務、殘障照顧津貼、家庭照顧津貼、立法規管工時、彈性上 班時間、有薪家事假期、保障部份時間工作者的平等機會法例,甚至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等,不但促進兩性平等和家庭友善的就業政策,更讓家庭照顧者有喘息的空 間,並肯定家庭照顧者的貢獻、社會價值和地位。

8. 但在本港,上述對家庭照顧者和雙職者的支援和保障,付之闕如,例如強積金計劃不保障家庭主婦和家庭助理;托兒服務、體弱年長者和嚴重殘障者的院舍服務和社 區照顧服務又嚴重不足等。中下階層的人士選擇留在家中照顧家人,幾乎等於選擇了貧窮、經濟依賴、社會隔離和歧視,連帶被照顧者亦往往成為這種身心壓力和相 對匱乏下的受害者。許多家庭照顧者在這種缺乏社會認同的環境下,依舊磨練出刻苦耐勞、節約資源、自我肯定和互相扶持的精神,令人感動。

9. 香港政府不但未去採取積極措施支援無酬的家庭照顧者和雙職家長,還縱容資本家透過長工時的高密度勞動剝削打工者的家庭生活,更打算剝奪長住外傭的居港權, 有移住傭工在香港居住和工作十多廿年,為養育香港未來的 「人力資源」無聲地付出她們的所有青春,仍沒有平等公民權。政策背後的意識形態,與漠視廣大本地照顧工作者對經濟對社會的長期貢獻,同出一轍。

10. 因此,三八婦女節的意義,不單是要促進兩性平等,更是要建立全民平等,令不同性別、年齡、傷健、族群......人士的權利,都得到平等關注和尊重的正義 社會。反思「照顧工作」這種「為生命需要而生產」的工作 (其他的例子,如農耕和眾多生產性勞動),在這個過份強調「為利潤而生產」的社會的意義,是達至上述理想的一個起步點。


圖片: From Robert Munsch and Sheila McGraw (1995), Love You Forever, Firefly Books Ltd.


相關文章:期望香港,對母乳餵哺友善 ──寫在2008年母親節前夕

.

.


2012-02-22

尋求您的支持!──寫在囝囝四歲生日時

囝囝今天 (20號) 四歲生日。不知怎的,「四歲」對我頗有意義, 原因是我的記憶, 是從四歲某一天開始的,當天之前,我完完全全不記得發生過任何事。我只記得當日是朝早, 我像靈魂出竅般, 在屋內近牆壁那邊望著自己睡覺,然後看見自己起身, 之後就回到自己裡面, 跟著糊里糊塗地被媽媽拖去幼稚園。我只記得當日返學第一個經歷,是給老師狠狠地把功課薄擲在地上,原因是我把功課薄差不多每一頁都撕下來畫公仔 (我很醒目, 因我必定留番一頁, 讓老師不能說「你把功課薄『全部』撕掉!」。然後又因為多嘴,給老師用兩條膠紙打交叉貼在嘴唇上,全日禁止說話。老師的樣子我當然忘記了,但當天兩道淚痕 在臉上流下來的淒涼感覺,到近四十年後的今天我還清楚記得。或許是由於有這些經歷,我愛說故事, 愛佻皮, 愛挑戰權威,不吐不快。



所以,我一直想就著囝囝的四歲生日,寫點什麼的。

最 近我多了很多Facebook 朋友,原因可能是大家喜歡我的評論文章。雖然我兼職教授社會政策,但我現時最重要的身份認同,仍是一位全職港爸。

其 實四年前,我對照顧工作是一竅不通的。我年輕時, 一點家務都不做, 一點都不幫媽媽手。(所以今天做全職爸爸是「報應」:-) 首名孩子出生後,我從外國訂了很多英文育兒書,並在外國一些親子網站登記 (我往往是唯一的男性會員),每事問,結果那些外國媽媽教曉我很多有用的知識,有十多人都現在都是筆友。所以我的《Continuum Fathering 原續父職》網站,最初是全用英文寫的,因為我很想給這些外國知音媽媽知道我和兒子的近況。不過由於始終沒有什麼香港人問津, 我也因為第二名孩子的出生而荒廢了這個網誌一段時間。
我之前寫道:
全職揍仔的經驗 對我整個人的人生/生命/生活觀有很大的影響。每天和我談話的人, 是「師奶」、街市小販、樓下保安員和菲傭 (他們不知道我曾是一名政策研究員); 我看的圖書, 是最精彩的兒童繒本;我上開的網站, 都是關於Child Education, health and nutrition。四年的全職育兒經驗, 我開始疏遠(甚至有點討厭) 抽象的符號遊戲,愛上實幹的第一線勞動生活,精神上與「天父」(我的先父,曾做廚師和水電工人) 和工匠的相往來;甚至鄙視一些閉門造車、不做田野工作而又為社會不公義塗脂抹粉的社會學學究。 ( 《故技重施?》).
最 近我的《我的女兒在家出生》一文, 在網上做成一定的迴響,有褒有貶,有讚美我的,也有對我人身攻擊的。但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原來談及以非主流方式育嬰/親子的中文文章,是多麼的缺乏。馬克斯的理想是「早上工作、下午釣魚、晚上讀柏拉圖」,請問誰去照顧家中的孩子? 我想起一位大學講師朋友,得知我擔心幾年的全職育兒後,難以適應重新投入勞動市場時, 他的第一個反應居然是:「你係味養懶0左?」。另一位囝囝還是小嬰兒的的律師朋友,她則覺得「要告假照顧病了的囝囝,自己好頹廢」 。照顧工作如此不受重視,家務勞動者 (包括廣大的家庭主婦) 社會地位如此低微,既然上天給我知識、訓練和全職育兒的機會,我覺得我有責任去參與改變這個現象。

所以,我決定從現時開始,會多多用中文(甚至粵語) 寫我的《Continuum Fathering 原續父職》網誌。這個網誌我早前荒廢了一段時間,但我現在每日都文思泉湧,很想把我揍仔生活的點滴好好記下,並向大眾分享。我希望能夠給社會人士知道,一位有平等主義理想 的爸爸,如何在香港現實的親職生活中,實踐他的理想,過程中的喜樂和感觸、所受到的挫折、如何作出妥協和如何保持希望等。由於我還要在六月前提交修改過的博士論文, 我暫時希望能保持每一至兩星期在該網誌發表一篇短文。

我 中學時是讀理科的,年輕時也沒有讀過什麼文學作品 (古龍和衛斯理的不知算不算?) 今天後悔自己的文學修養不足, 寫軟性文章有點吃力。不過我仍會努力嘗試,希望您們能多多鼓勵。如果你們有興趣親職工作, 希望你們能考慮訂閱 (subscribe) 本網誌 (右邊的Join this site)。您們的支持, 將是我維持寫作的原動力。謝謝。



2009-08-02

Baby親子雜誌 第189期 對我的訪問原文

1. 你現在有多少個孩子,孩子有多大呢?

我們有一個16個月大的孩子。

2. 是從第一個孩子就開始實行母乳餵哺嗎?餵了多久?

是的。我們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頭六個月以純母乳餵哺孩子,由第七個月開始成功引進固體食物,現在孩子每天大約吃七餐:三餐固體食物 + 約四餐母乳。我們希望讓母乳餵哺能持續至最少兩歲。

3. 你和你太太的家人是否支持她餵哺母乳呢?

我們的家人口頭上都支持我太太餵哺母乳,不過他們由於對母乳餵哺的認識不深,往往會把對奶粉/奶瓶餵養的有限認識套用在母乳餵哺上,有時會對我們造成壓力。例如孩子初生時,他的胃只有他的拳頭仔般大小,但母乳很易消化,孩子每一、兩小時便要餵一次,我們聽了多次「是否媽媽奶水不夠,BB肚餓,要不要補奶粉?」之類的疑問。就算是現在,太太餵了孩子十多個月,而孩子的體重發展一直甚佳 (與同月份出生的嬰兒比較,曾經達97個百分位數(Percentile)呢!),還是有人會武斷地說:「孩子晚上睡得不好,一定是不夠飽的緣故。」

4. 你和你的太太都是從一開始就決定以母乳餵哺BB嗎?懷孕的時候有沒有商量過照顧孩子和餵哺母乳的事呢?

對,我們以前曾閱讀過許多文章,認為配方奶粉容易令BB敏感 (而太太的弟弟小時又的確對奶粉嚴重敏感,故我們可能有家族敏感史),而母乳是對BB健康的最大保障,故此在懷孕時我們已經下定決心以母乳餵哺BB。由於我本身曾經從事勞工政策研究工作多年,對「香港的職場是否促進母乳餵哺」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我們的親友幾乎沒有人有母乳餵哺的經驗,我們已有心理準備需要兩人互相依賴、並肩作戰。為了能成功餵哺母乳和照顧孩子,我們做了一些預備。

當時的我既有一份受薪工作,又正在唸一個學位,我擔心沒有時間參與育兒的工作。由於太太在非政府機構從事一份對她職志有發展機會的工作,我決定辭去原先的工作,準備BB出生後日間在家照顧孩子和晚上繼續寫研究論文。此外,我們原本住在新界東,但太太的工作地點卻在港島東,為了讓回到職場的母親下班後與嬰兒有多些相聚時間,我們賣了原先的小房子,並在太太的工作地點附近租了一個單位居住 ,這些在太太產前已經準備好。


5. 你太太餵母乳的過程順利嗎?中間有沒有遇到什麼挫折或者困難?

挫折的來源有幾方面,首先親友對母乳餵哺的認識很少 ,他們的言語往往無意中加大太太的壓力(如前述),令太太更加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太太和很多香港人一樣,自小腦海裡對餵養嬰兒的印象便是奶粉/奶瓶餵養,產後仍在醫院時又沒有有經驗或受過訓練的人士在現場指導正確的「埋身」餵哺姿勢和嬰兒吸吮技巧 (latch-on)。

在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太太在技巧方面也自行摸索了個大概。雖然我在互聯網上找了不少相關文章和影像給太太看,但有些精髓單憑閱讀始終很難掌握。在孩子兩個月大時,太太的乳頭因經常與他的口腔摩擦而破損,每次餵哺都叫她痛楚難當,我鼓勵她去諮詢一些授乳顧問,結果立即改良她的一些姿勢,使嬰兒有正確的吸吮,乳頭不再痛楚,並使她的信心大增。我們從此明白到坊間說法以為「哺乳必然是痛的」的謬誤。

6. 你如何幫助太太持續母乳餵哺呢?
當太太放產假時,我便高度投入育兒的工作,包括料理家務、參與育兒 (例如沖涼、換片、哄BB睡覺)等工作,讓太太可專心餵哺。我希望為太太營造一個方便餵乳的環境。我常常鼓勵太太依照母親的直覺把孩子帶在身邊 (包括外出),孩子有需要時便可立即授乳 (若太太有需要獨自外出,例如剪髮,則由我稍後把孩子揹出街與太太會合)。由於孩子天生是位反應激烈的性情兒,晚上曾睡得很差 (最壞時每半小時或一小時醒來一次),兩個月大時我便索性把嬰兒床拆掉,把雙人床加上腳踏橫放改成一張闊六呎的安全大床,鼓勵太太實行親子共眠,孩子半夜醒來母親無須起身便可躺著授乳,兩人未完全醒來便可再度快速入睡,結果大家的睡眠質素都有顯著改善,晚上我們更從來未曾「補過奶粉」。

太太放完產假後,本來打算每天把母乳泵出來放入雪柜冷藏或冷凍,讓我在家以奶瓶餵給BB,但我嘗試了整個月和多個牌子的奶咀,BB也對奶咀有強烈的抗拒 (他卻較接受用杯餵)。幸好我們住得近太太的工作地點(快步行約十分鐘),結果不是太太在午飯時間回家,就是由我用揹帶揹起BB到太太的工作地點讓她直接授乳 (她的辦公室在港島東區,但若她需要到西區甚至九龍區開會,我也會把BB揹到她的面前)。這樣維持了差不多一年 ,每天下午我也先在公園裡哄依偎在我胸口上的孩子小睡一會,孩子醒來時張開眼睛便馬上見到媽媽,直到BB超過一歲,進食固體食物顯著增加,我才減少了揹他去吃奶的次數。

7. 在餵哺這方面,你覺得丈夫能幫到太太的地方多嗎?有那些方面可以幫到?

我覺得就算不是全職爸爸,仍可以在很多地方幫到太太餵哺母乳。首先要了解妻子產後疲累和賀爾蒙的改變,對自己的「興趣」可能比以前冷淡。其次丈夫不要給太太太多的餵哺壓力 ,反而應該常常為妻子打氣,及聆聽她的困難和擔憂。遇到有些親友不體諒或無知的評語,丈夫應該勇於為妻子擋駕 。當然,若丈夫能於下班後參與育兒的工作 (若在假期,最好還包括夜半育兒,讓妻子終於可睡個好覺)和主動分擔家務,這些實質幫忙對你的太太是十分重要的,這些關心的行為只會使你在她眼中變得愈來愈性感 :-)。

若爸爸能參與育兒工作、發揮他的父愛,他就能培養對弱小生命的敏感度,使他的人格發展更健全。

有一件事丈夫要緊記,就是降低對家居整潔的要求!產後的時間,妻子的責任是康復和學好照顧寶寶。如前所述,家務最好由你親自動手或主動分擔,或安排一些清潔工作在遲一點進行,當然若真的沒有時間,應該考慮僱用家傭或家務助理。

8. 你認為能幫助太太成功餵哺母乳,對你自己和你的家庭有什麼好處?
若太太能成功餵哺母乳,其實是有很多好處的。首先當然是昂貴的奶粉支出大幅減少!其次,母乳餵哺對寶寶的健康較有保障,與奶粉餵養比較,嬰兒的敏感病、濕疹等機會減少 (又無需擔憂「三聚氰氨」等毒害和污染問題),母乳內的抗體使寶寶較不易生病,這樣家庭的醫療開支和雙親因請假而少收的工作收入亦減少。當然,爸爸、媽媽和嬰兒三者間更親密的關係,不是用金錢可以量度的。

Frank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