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5

陳曉蕾:湊仔公



本文載於《飲食男女》,877期。謝謝曉蕾的文章。

    蔡建誠(Franklen)四年來。都在家裡帶孩子。

    他不懂煮菜,最初兩年請家務助理做飯,期間才開始學:先是特地回家問媽媽,何謂炒,煎,炆,煮,燉等等,然後勤練炒青菜:「我覺得最難炒菜,懂得炒,其餘煎炆等都應該好辦。」[Franklen 按:「菜」,其實是指家常小菜,不只是「青菜」,下同。]

    他買烹飪書、看烹飪影片,甚至寫電郵給美國一位專教外國人煮中國菜的美藉華人,問:為何用生鐵鍋,總是很容易炒焦?對方洋洋灑灑寫了幾頁紙回覆!

    「香港哪有烹飪書這樣認真地教,大家都當作是基本知識。」Franklen 說炒菜的秘訣是要用五官:用鼻子聞,薑和蒜頭要爆到有香氣;用耳朵聽,青菜放下去要有聲音,那鍋才夠熱,要用杓子按一按知道軟硬,還有何時放酒、何時放鹽……:「需要好多協調,最初樣樣都要死記,練習了好久才可以隨手炒出來。」

    能夠炒青菜,接著學其他菜式,還特地一次過煮菜給八個人吃,然後才代替家務助埋,負責所有烹調和家務。[太太其實也做很多家務,不是簡單的倒轉傳統性別分工。]

    四年前Franklen太太生下兒子,Franklen 剛好有三個選擇:轉新工、完成博士論文、當爸爸,比較過後,太太的工作似乎相對穩定,Franklen 便決定留在家中帶孩子,並且完成博士學位;一年多前太太又懷產下女兒,他天天帶嬰兒去太太工作的地方,讓太太哺乳,連讀書時間也沒有了。[其實帶的是兒子,是兩年多前的事了。]

    Franklen 當起「湊仔公」,可是全情投入,用足做學問的勁頭。炒菜只是最簡單的例子,說起嬰兒吃什麼,馬上連篇理論,詳情可閱讀他刊登於兩本育嬰雜誌以及放上網的文章《從母乳餵哺到由嬰兒主導戒奶》。幼兒教育,更是大量文章。

    今年初家長老師面談日,這位一手把兒子帶大的爸爸非常自豪 :「你們教的太淺了 [我當時太自大了],我和孩子讀了超過二百本繪本 [其實是我迷戀了兒童繪本而已],由地心讀到星雲,由海嘯讀到火山爆發;玩Snakes and Ladders,已經擲骰由1數到100;現在孩子每星期一起做夏威夷薄餅和藍莓Pancake,每天幫手做家務,根據玩具的大小、形狀和用途,收拾在不同顏色的櫃桶裡……」
   
    老師亦打醒十二分精神,本來上課時說:「媽媽在家煮飯。」看見Franklen馬上加一句:「爸爸也會煮飯。」

    Franklen 很享受當全職爸爸:「很多工作都很重要,但我心目中,最重要的兩種工作是種田和照顧小孩,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和下一代,偏偏兩種職業都是地位低微。」他強調家務不是很簡單地要需要愛心,而是要巨大的知識和技能、需要體力的勞動、高度的時間管理。

    Franklen 說去街市買菜,女小販總比男小販熱情,男小販會說:「你真幸福,有這樣的太太!。」「你太太真幸福!」女小販會說,然後巨細無遺地教買什麼菜,不過最後還是會加多句:「幾時出來做工?最好打工啦。」這令他更堅持以身作則示範男性參與育兒工作,甚至視為社會運動。

    訪問那天,Franklen 很快便煮出三菜一湯,他笑言現在是霸住「爐頭」,太太也投訴沒機會煮飯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