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1

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

星期一的中午,與囝囝囡囡看完中醫後,我們全家人在茶樓飲茶。囝囝看到了酒樓電視播出的劇集,當看到演員在打架時,他嚇到哭了起來,我多次向他解釋這只是「演戲」,但他仍然好像被催眠一樣,心不在焉,忘記進食,我要索性把他的座位,移到看不到電視的位置──就像以往每次到酒樓一樣。

來過我家的朋友,都知道我家基本上是不開電視給囝囝和囡囡看的,除了是由於較早時美國兒科學會曾發表過一篇聲明,警告急速變動的影像可能影響嬰兒腦神經元細胞的互相連接,有可能造成過度活躍症,故此不應該讓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看電視外,我也擔心電視節目 (包括兒童卡通)裡頭的暴力情節 (有時會以最間接最隱蔽的搞笑形式出現),不想這些影像烙印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長大後難以揮去這些無辜接收的童年記憶。當然別提那些連大人也覺真偽實虛難辨而又鼓吹消費和浪費的電視廣告矣。

那麼,那些標榜著「專為小孩子設計」的教育性影碟或電視節目又如何?沒錯,雖然我也會給囝囝看這些影碟,但基本上是極少 (有時每星期可能也沒有一次,每次不多於四十五分鐘)──而囝囝從來不會嚷著要看電視。我不否認它們可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我認為這些節目也有不可彌補的缺陷:
:
1. 我認為教育應是雙向互動的過程,兒童最好是透過親身體驗、操作活動和與人對話溝通來學習,而不是「坐定定」、對四周發生的事情沒興趣、單向被動地接收影像的視覺刺激,而且它們永遠只需要觀眾可預測的標準反應。

(晚飯是全家人相聚和分享的時間,我們更不會開著分散注意力的電視)

2. 就算是那些表面上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節目,例如什麼親親大自然之類,是否沒有問題?在這些節目裡,都是經過高度剪接安排緊湊的美麗動人畫面,例如毛蟲變蝴蝶之後馬上是蜜蜂採花蜜,之後是蜻蜓點水,然後是甲蟲吃蚜蟲保護花朵......,目不暇給、絕無冷場......但真實的大自然,包括生物多樣性多過英倫三島的香港郊區,又是否無須花點時間主動尋覓和觀察這些「可愛小動物」?

無論大人也好, 小孩又好,慣了即時滿足的官能刺激,會否很難忍耐半刻的平靜?

若天天長時間觀看電視節目的兒童,長大後會否變成衝動、情緒化、沒有耐性、不愛思考、不懂發問、又不愛主動探險和學習的一代?我不知道。我們當然不能要求心理學家進行一個決定性的、以隨機抽樣方式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控制實驗,看看幾年後多看電視的實驗組兒童,會否比不看電視的對照組兒童,有多些上述問題 (這是違反研究倫理的) 。 基於謹慎原則,我看還是少給兒童看電視為妙 (其實以上理據也同樣適合於電腦遊戲),何況看電視機以外還有很多有教育意義的活動。

(當然,我很希望有一天,能與囝囝囡囡共同觀賞宮崎駿的動畫﹝在戲院看更好﹞──大部份的迪士尼動畫我認為不看對生命無影響,但沒有看過《天空之城》、《風之谷》、《幽靈公主》或《千與千尋》等動畫,我認為是天大的遺憾 :-)

*****

最近每天晚上都上Facebook,甚至有點沉迷。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其實,Facebook 何嘗不是與電視一樣,建構著另一個「真實」嗎?上得多Facebook, 會以為特首選舉過後的香港,整個社會都彌漫著一片愁雲慘霧和白色恐佈。其實,對平民百姓來說,梁振英上場又好,唐英年上場又好,都需要繼續胼手胝足。愁眉苦臉,只能使人怯懦,不能使人堅強。就讓我們每個人,繼續盡責任地好好生活下去!

所以我索性暫時停用我的Facebook 戶口,專心做更重要的事, 包括寫這個網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