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30

阿姐

深夜十二時才離開學院,還未吃晚餐。回到家附近,經過七11,忽然想食個杯麵 (junk food 也) ,但店內找不到印象中的熱水玻璃壺。
問看鋪阿姐,她說:個邊咪有熱水機囉!
我話:唔好意思,我諗我起碼二十年無喺七11食過宵夜!
阿姐冷冷地說:你廿幾年唔喺香港嗎?
似乎在阿姐眼中,我非常離地,不曉民間疾苦。

2018-10-27

《非同凡響》

《非同凡響》這部電影,差不多道盡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
特殊學校雖可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提供適當和針對性的教育,但難以減少公眾人士對學生的偏見和歧視,也難以解決許多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和長期照顧等問題。
香港主流學校學生的成長當然不容易。低下階層的父母胼手胝足,希望子女日後能透過教育擺脫貧窮的循環,奈何家庭甚至學校資源的不足,主流學科亦無法為本已處於競爭劣勢的學生建立成就感。
至於中產階級家庭,雖然物質充裕,但事業焦慮的父母同樣與子女缺乏溝通,關心子女將來的社經地位淪為控制子女發展;而教育制度裡單一化的學習目標、課程安排和評核要求不但幾把學生的個性磨平,更扭曲了許多親子、師生和同學的關係。
這套電影沒有為上述的眾多問題提供答案,但它描述的香港教育,相信會贏得成長於香港許多代人的共嗚。架著眼鏡、寒背、畏縮、不敢表達主見的思穎,和她那些只想符合標準答案的同學,是我遇過的許多學生的寫照。我曾經在以前的一些文章指出,香港的教育問題很大程度也是香港的社會結構問題。無論如何,反思、對話和尋求理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2018-08-06

阿SAM & 阿TAM 演唱會

今晚和老媽子聽阿SAM & 阿TAM 演唱會。個人覺得最好的那段,是向羅文和黃家駒 (逝去的年代?) 致敬,全場觀眾大合唱《幾許風雨》和《光輝歲月》的時候。(想到剛剛又有一位有才華的音樂人離開了,很難過。)
總覺得阿SAM的聲線與歌曲風格與演唱會的超重低音和電結他格格不入;反而阿TAM仍然中氣十足,說不定可以唱多十年。當然阿SAM的歌詞題材廣泛,而且富有舊香港情懷,作曲、填詞、自彈自唱俱佳,當年開創了唱廣東歌的潮流;而阿TAM雖然幾乎獨沽一味的只演唱老套情歌,但聲線、呼吸技巧和咬字其實比今天許多歌手還佳。
不過除了分開獨唱外,兩人一起唱時大多只是齊唱而不是重唱,聽落較為單調,甚至不比獨唱佳。總體來說,我覺得演唱會算OK,當然像我老媽子這樣的阿TAM 迷,仍聽到津津有味。
令人懊惱的是,不知道為什麼到今時今日,主辦單位仍然向觀眾派發一對對的螢光打氣棒。這些螢光充氣膠條毫不環保,而且許多觀眾不論快歌慢歌,均把手上的一對打氣棒打得噹噹響,非常討厭。我身後的觀眾,就給我怒目瞪了多遍,才稍為收歛。

2018-07-24

黃子華

竟然有畢業生知道我恨睇黃子華,送張飛比我,嗚......

佛來明左手法則

砌砌吓模型,亞仔忽然問摩打點解會轉。收埋咗喺大腦深層接近三十年嘅佛來明左手法則終於有用......

#爸爸唔易做

2018-07-18

自製乳酪

以前囝囝細個時,我常常自製乳酪給他吃,他很鍾意,現在還很愛吃。但我再全職工作後,懶了做家務,沒有再製許多年了。
最近囡囡因手腳傷口常常重覆感染細菌,吃了不少抗生素。我不想她腸道的菌群失衡,決定再自製乳酪。整了一大瓶。
品嚐時,先把少許蜜糖放入小杯內,加入乳酪,再加入穀麥,連平時怕酸的囡囡都說好吃哩!:-) 希望她吃多點。
(PRET 可要賣二三十元一杯呢!)


2018-07-17

公園唔准踢波

還有不准打羽毛球, ......,
中秋節不准玩蠟燭燈籠等僵化規矩。
卻准許開大揚聲器唱卡拉OK、噪音污染整個公園。

2018-07-16

洗碗

我現時規定自己每星期最少洗一次碗(有時是整日的碗), 其實我幾鐘意在家洗碗的。 唔洗過, 會覺得自己好衰仔。

2018-06-30

明天她要嫁人了


沒有她,我現在可能仍是全職爸爸,全家的財政擔子會落在太太身上。有了她,我們少了後顧之憂,兩夫妻也多了獨處的時間。
她在我家五年,與囝囝囡囡的關係,就好像家姐細佬妹一樣親密。懷念鄉下妹妹的她,可能因為這樣,平時總愛和小朋友玩到夜深,要提她才肯休息。
雖然中學未畢業,她有點語言的天份,廣東話、英語會話都學得很快。我曾提出,資助她在港繼續進修,可惜她村裡的女孩子,像她這個年齡的大都出嫁生BB了,她打工多年後也儲夠錢回國起屋,男友又催婚,所以也要回國了。村子很偏僻,飛機抵達雅加達後還要轉機,再花數小時車程才到達。我們再見的機會很小了。
也不知要多久,小朋友才會適應沒有姐姐讓他們騎牛牛的日子。其實大朋友也很不捨得。
感激她多年以來的幫忙,祝她生活愉快。

雀X牌

此雪糕蛋糕卷,是七八十年代的經典食品,細時家貧無吃過,到九十年代自己打工有收入後,一天記起想買來吃時,發現已經停產。 最近有朋友提起,原來廠商重新生產此卷。剛才心思思買了來吃,原來......真係......好好味! 不過成五十元一小盒,重話原價七十,都幾貴。只捨得每次切小片吃。 (請有關廠商/超市聯絡本人支付廣告費)
此雪糕蛋糕卷,是七八十年代的經典食品,細時家貧無吃過,到九十年代自己打工有收入後,一天記起想買來吃時,發現已經停產。

最近有朋友提起,原來廠商重新生產此卷。剛才心思思買了來吃,原來......真係......好好味!

不過成五十元一小盒,重話原價七十,都幾貴。只捨得每次切小片吃。

(請有關廠商/超市聯絡本人支付廣告費)

2018-06-29

老媽子

政府引入三千多元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之前領開二千多元長者生活津貼並在社署紀錄中合資格的長者, 都會收到通知書,倘不回覆,就會每月多八百多元。
老媽子住在九龍城區公屋, 資產稍為高過「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限額,她走去附近社署說不轉換至新的金額,跟足職員指示,郵寄了回覆。鄰居知道後都笑她傻:「政府比到,為什麼不要?」,母親就是不想不符合規定。
怎料她早幾天去銀行打簿,發覺銀行仍一筆過過戶款項,天天擔心犯法,急到辦公時間多次打電話找我,想問我如何是好。我跟她說, 可能社署未有時間處理她的回覆:「既然你已經去過社署了,他們會有記錄的,或者等一會吧,政府審查小市民最嚴,多了給你,遲吓多數會扣回的。」
果然,老媽子昨天打來,原來她又跟職員指示,剛去完油尖區的社署,說他們跟她說已經處理好,維持發放她先前的金額,之前多發的稍後會扣回。她行來行去搞了兩星期,去了銀行詢問,又去了兩間社署辦事處,擔心了一星期,終於可放心了。
這樣又繁複又分級的財政狀況審查現金津貼制度, 似就是難為她這樣的人。

2018-06-21

葡萄牙對摩洛哥

與阿仔看電視直播葡萄牙對摩洛哥。摩洛哥其實踢得較好,可惜浪費了許多入球機會。
阿仔忽然問:為什麼香港不可以是一個國家?
我唔識答。

性別分工。

阿女也要戴眼鏡了,從此,一家四口也戴眼鏡。不過老婆和囡囡遠視,我和囝囝近視,有清楚的性別分工。

2018-06-10

《謊言》

今晚和太太在香港藝術中心看舞台劇《謊言》,演員是潘燦良、蘇玉華、黃哲希和陳永泉 (Project Roundabout計劃主辦)。本劇講由謊言維繫的婚姻關係。雖然只有簡單的佈景設計和燈光,但四位資歷豐富的演員 (都是早期──有兩位是首屆──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的畢業生),要演譯穿插婚姻和友誼之間曖昧關係的瓜葛和張力,拿捏起來要做到恰到好處,絕不簡單。

整晚對白抵死尖酸刻薄,觀眾常常捧腹。特別是潘燦良的角色,為了不斷以一個又一個的大話,掩飾和合理化與好友妻偷情的真相,對白又多說得又快,又要表現出被人揭發前後兩段對比極大的情緒變化,難度很高 。

(為免劇透, 從略 😀)

很久沒有看舞台劇,也很久沒看過令我全場大笑的喜劇。不過正如太太說在充斥著政治謊言的香港,看一套專講說謊的話劇,看完之後其實諷刺又悲涼。

今晚又無意中發現有人重提三十年前青蛙島劇團的《季候鳥先生》。這是只有兩位演員和全舞台只有一枱一凳的笑中有淚喜劇,講一位報名者每年都參加比賽面試,但每次都通過不了同一位評判的故事。當年年少時現場觀看的震撼和喜愛、一直在我記憶中不可取替的地位,直到今晚終於受到挑戰。

2018-06-04

掃墓

好多年前,掃墓時節。

媽媽要去拜阿嫲,問我去唔去?

我說:不去!我不喜歡她。你為什麼仍要去拜她?每次行山行到咁高,你又腳唔好,行到好辛苦。最重要係,她當年對你好差。我不喜歡對你差的人。我不會拜她。

媽媽說:她怎樣都是你阿爸的阿媽。

母親有些不快,我們沒有再討論下去。

自此之後,她依舊每年去拜阿嫲,我依然不去拜阿嫲。

每次我勸她不要再拜,她都不太高興:「你不拜便不拜了,不用說那麼多話」。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理解多一點她的看法,為什麼會不開心。

原來除了覺得拜祭家婆是她這個媳婦的責任外,她也擔心:覺得我不去拜先人,日後她百年歸老時,我會否也不去拜祭她?

我說:怎會呢? 阿媽。我們會把你和爸爸安放在一起......

後來,我每個星期最少打一次電話給她。平時多了回老區和她吃飯,她每次都好高興。她現在常常來我家探望兩個乖孫。我也回老家教她用電腦。我們的關係比以前密切了許多。

她依舊每年去拜阿嫲,我依然不去拜阿嫲。我們再沒有為那件事爭論。

2018-05-04

早晨笑話兩則

(1/2)
我: 小朋友,今日有好消息宣佈......
(想問大家今晚睇戲好唔好)

囡囡: 係咪唔駛返工?

我:🤣🤣🤣

(2/2)
我睇緊facebook, 小朋友又八掛, 要睇我睇緊乜

(有某黨青年組副主席想add 我做Friend)

我: 唔, 有個幾靚嘅姐姐, 想同我做朋友, 但我唔識佢, 我應唔應該接受佢呢?

囡囡: 唔應該, 通常啲靚女都係壞人!

我:🤣🤣🤣🤣

2018-05-02

男人的浪漫

地鐵車廂內, 他在看英文小說, 我在讀 William Strunk Jr. 的The Elements of Style,無意中發現了對方。互不相識的兩人,各拿著本舊紙書,相視而笑,惺惺相惜。

2018-04-30

《復仇者聯盟3》

放咗工, 一條友走咗去睇《復仇者聯盟3》。之前嘅十幾套Marvel電影只睇過兩三套。雖然唔熟前便嘅故仔,但係都無阻住欣賞呢部目不暇給嘅大製作。

不過如果我係Fan, 睇完結局後應該會傷心離場。果然係「兒童不宜」(IIA)。

2^8=256

番到屋企,阿仔興高采烈話,佢將一張A4紙用人手對摺咗八次,破咗世界紀錄喎 (網上傳聞話唔可能多過七次喎), 仲要我一定要post比大家睇。OK, 等佢開心吓啦。



2018-04-27

2018-04-19

RIP

早幾天, 我給了大家一個作句題:「不做XX我就終生抱憾,做了XX我即抱憾終生。」,你來留言, 說你的XX就是「爸爸」。我回應了一個「哈哈」,問你「咁慘?」, 你也Like 了。之後就沒有再與你說話了。

想不到今天你已離開人世。如果我敏感一點,是否可以挽回你的生命呢?

對不起。

雖然我不明白亦不同意你的選擇,相信你一定很不愉快才這樣做。希望你可安息。來生我們再好好談。

2018-04-11

《打死不離三父女》《打死不離歌星夢》

《打死不離三父女》非常緊張刺激,但因為「以父權對父權」(以父親的絕對權威對抗男尊女卑的社會組織) ,女性能否真正自主,觀眾不無爭論。

《打死不離歌星夢》同樣是講印度的性別層級社會,講家庭暴力和性別不平等的跨代延續,雖然娛樂性未必及得上上一部,但當中講女性在傳統社會裡資訊、資源和機會缺乏時的妥協、掙扎和反抗,劇情同樣有張力,淚中有笑,很值得一看。

2018-04-04

生日願望



今天生日。和很多港人一樣,思索香港的前景。二十九年後的七月一日未必在人世(雖然我很有信心會長命過中國共產黨),但兒女和學生,可能仍想在這個城市裡生活。最近和同事談起,發現我這代很多人基本上已對將來不存厚望。最近一星期,不時會想:如果一般人會在生日當天許個願,可有什麼願望?

年輕時,曾為無法恰當表達自己的香港人身份而困惑。雖然會去支聯會的六四晚會,但腦裡一直不明白,為何一個野蠻政權,竟然可以以愛國主義的名義,收回一個自由的城市,而且是在「含淚」下完成所謂的「回歸」。當時只知,這是政治不正確的想法;但沒有去嚴正直接指出主權移交就是香港進入新威權時代、新殖民地時代的開始。

喜歡中華哲學裡頭許多的東西:儒家和道家思想啟發我的修身,孟子和莊子皆是偶像級的人物。平時會練太極拳、有病先看中醫、去藝術館最愛看山水畫。年紀愈大,就愈想去讀經典。雖然會為大陸百姓、少數民族和環境的悲慘遭遇憤慨,但從不愛國,何況「國」實際上是官僚階級主義或是黨國資本主義體制:欺騙、貪腐、高壓、暴政。我對馬克思敏銳的洞察力嘆為觀止,博士論文也以他的理論作分析架構,但對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幻想,因此自問思想也不曾因幻想破滅而處於兩極化的其中一端。香港獨特的歷史地理加上資訊發達,我和許多港人皆沒有大中國國族認同的包袱,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是香港。對於香港的本土發展軌跡和居民的身份認同,被當權者、政客和部份學者矮化、甚至全盤否定,只感到無比的納悶。

記得約十五年前,到意大利參加國際勞工工作者代表會議,有工會領袖知道我來自香港,便說:”I’ve been there once. What a good town!”,當時我馬上回應:”Hong Kong is not a town. It’s a city-state.” 香港在世界地圖上只有一丁點,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值得去維護她?反正這個本來有過千年歷史和許多傳奇的東方小島,今天淪落至如斯田地,除了變本加厲的行政霸道和和地產霸權外,許多為虎作倀、忽然愛國或只顧賺錢的港人也難辭其咎。

小時候,父母激烈爭執的原因,十居其九都與生活拮据有關。親身體會到香港這個經濟發達的國際都會,存在巨大的貧富懸殊。大專時期接觸到西方各種激進思想,知道社會廣泛的不平等,源於制度上的不公義(後來有幾年,更經常參與遊行示威)。不過,我成長於香港百業興旺、百家爭鳴的年代──同時也是英國殖民地政府因種種原因開始較重視社會服務和法治廉政的年代。明白到在這片只有千多平方公里、但生物多樣性可能多過英倫三島的土地上 (今日想起南生圍),有什麼需要批判和改變,有什麼值得我們保留和傳承。

很多人都擔心,中共正透過政治、經濟、文化和人口手段,對香港實施殖民統治和同化;四股力量同時壓迫,此誠危急存亡之秋。許多人都認真思索回應的策略,包括考慮在全球政治經濟體系──特別是中美角力──下香港的自保方法。

劉邦三十八歲時得子,四十八歲時才領導群眾抗秦。年齡對我來說只是個具體內容有待充實的符號。可是,我沒有他的智慧和能耐,苦思多年,也提不出什麼具體方案。只感到對抗由上而下的發展主義硬邏輯、港人能過尊嚴生活的必要條件,是客觀地去評價本土的城市和民俗歷史,並且在尊重與關懷境內弱勢社群的同時,肯定和承擔自己的主體責任。

統治者的權力基礎,來自人民、團體和機構的合作和服從。港人從根本上蔑視倒行逆施的外來政權的合法性,並透過各類直接行動,表現出歸根究底只有我們自己──每個活生的道德主體──才能自我賦權,開創自己的生命意義。這才是迷失、犬儒、卑憐和同流合污以外的出路。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今年我的生日願望與您分享:好人一家龍馬精神、平安自在;中共冚包散,香港民主自治可期。


2018-04-02

馬勒樂團演奏《悲愴》

行經中環藝穗會,發現地面的畫廊竟有免費的交響樂演奏會,是由馬勒樂團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當時第一樂章不太快的悲憫主題開始了不久,畫廊裡面的座位與企位早已爆滿,唯有與其他觀眾站在行人道上,從大開了的扇門外面欣賞。

《悲愴》是柴記臨死前 (有說他故意飲了杯污水自殺) 的最後一首交響曲,據說這首曲子的憂鬱情感,是因為作者懷念死去的妹妹或與他絕交的精神伴侶梅克夫人,也有人說是作者把壓抑了的性取向昇華。無論如何,能夠極近距離欣賞指揮和五十多名青年樂手現場演繹這首柴氏的顛峰之作 (而演奏的水準甚高),簡直是一大快事。

美中不足的是外面下亞厘畢道的交通繁忙,假期傍晚經過的車輛不時大聲響號 (不知是否中環駕駛者的習慣),最後樂章的沉重尾段幾乎聽不到。

2018-03-16

梁天琦

今天不用回學院,走了去高等法院旁聽。許多年沒有到法庭旁聽了,原來現在進入前要通過安檢,水樽裡也不可以有水。

除了想一睹那位彭姓法官是何許人外 (她認為庭內拍攝陪審團的大陸男子是「無心之失」),其實最想見見梁天琦和其他被告。不算聲援他們,但我直到今天也不相信梁是共產黨卧底的說法,而且從我接觸的很多年青人看來,梁天琦之前的言論很能表現到他們的觀點,代表了一代人的部份心聲。作為教育工作者, 我很想知多一點。

控方連續傳召多名警方證人,都在兩年前年初一晚上有在旺角執勤。他們接連形容當晚的「暴徒」,充滿「敵意」,向警方投擲大量磚頭和雜物,對跌倒警員同僚拳打腳踢,行為近乎「瘋狂」。辯方大律師大致上沒有盤問控方證人,除了要求一位聲稱因被人推跌和圍毆而失去知覺、後來醒來休息過後又回到前線的警員,澄清其傷勢的情況。

在犯人欄坐著的五位被告,當中四位大部份時間都是低下頭;三個小時的聆訊,只有梁天琦由始至終端正地坐著,頭部微仰,眼望遠方,若有所思。

我基本上主張非暴力抗爭。但是若年青人感到機會結構的封閉、文化身份認同的受壓、制度化渠道 (包括議會監察和和平集會) 的失效,朋輩影響加上警方當晚的控制手法等因素,有人採取激烈的行為挑戰權威,我雖不同意,但可以理解。

法庭尋求的是報應上的正義: 無罪者可以釋放、懲罰與罪行應合乎比例等。我更在乎實質的公義:是什麼令這次「騷亂」可以發生? 政府可有檢討它過去多年的施政,是否有份迫使部份年青人走上此路? 還是直到兩年後的今天,除了不斷增強自身的威權外,仍未能回應年青人的感受和訴求?

2018-03-14

融合教育

融合是假,政府慳錢才真? (本人曾在特殊學校教書,對文章社工的觀點深感理解)

 //特殊學校那批可以公開就業的都很叻,就算是輕度智障都一樣……他們從小成長的教育都充滿愛,同一間學校由六歲跟到十八歲;一班的比例是十幾個學生,對兩三個老師,並且是適合他們的教育。所以,這班細路來到我手,電腦技能、認字能力,所有都好過主流學校來的 SEN學生,驚嗎?我很不開心,根本主流教育沒有放過心機在這班 SEN學生身上──現在的學術程度,普通正常孩子都跟不上,更何況 SEN?讀寫困難那些學生,好像從來沒有受過很好的訓練一樣,仍然認不到字。來到我手也廿歲,小學屬千禧年代,教改後的首批學生。

...... 主流學校並未盡力,從來都是為跑數,沒有用心去做。你問我教育可以做甚麼幫到 SEN?其實,小班教學已經幫到不小,還有,中學課程可否加「工科」?我的年代,中三後有職業訓練局,這些工業中學可以幫到 SEN。還有,「一校一社工」真的足夠?一班有三個 SEN,五班十五個根本已經應付不來,更何況數目不只於此……如果小學、中學可以跟進貼一些,也不會有個案來到我手吧!我曾經有個智障,加輕度自閉,最後仔是電腦工程師,特殊學校是可以訓練到這種學生,現在,他已經三十歲,是我初入行的個案。//

(原文連結)

2018-03-11

《霸王別姬》

 我對粵劇的認識很小,不過楚漢相爭的故事實在很吸引,間中也會翻書來看。

粵劇《霸王別姬》雖是緣自於經典京劇,但也有不少創新。例如為花臉的項羽加入武場戲,也為項羽與虞姬之間加入更多感情戲。演員的陣容大致上是二十多年前尤聲普演出時的鑽石組合,例如尤聲普、羅家英、尹飛燕、阮兆輝、新劍郎和廖國森,雖然許多今天已達古稀甚至杖朝之年 (寶刀未老,例如尹飛燕的劍舞, 觀眾拍爛手掌),但也加入年青的梁兆明和宋洪波等,以達傳承的目的 (人數可再多一點):我尤其喜歡梁飾演的韓信,他唱做唸打文武俱佳,前途無限。

從承先繼後的角度看來,還可以有改善的空間。未來粵劇應有更多表演場地,希望粵劇在香港,能繼續發揚光大。

2018-02-11

三心貓貓

剛剛渡過二十歲生日, 三心就與世長辭。

三心是太太從街邊樹旁拾回家養的貓 (當年太太還只是我的同居女友),當時只有三個月大。薑黃色的毛,在頸胸和腳上有些白紋,很漂亮。我們為他取名三心,笑他拉屎時想吃東西,三心兩意。

不經不覺,他默默地陪伴我一家成長,由我與太太同居、結婚、生兒育女、到兩位小孩長到十歲和七歲,前後五六次因經濟和工作需要搬屋,由新界輾轉到港島,一次又一次,他要重新適應新的居住環境,每次他都小心翼翼,在新屋四處好奇探索。

每天我回家,他會像隻嬌爹小狗,你還未坐下,他就要你用剛脫鞋還有汗味的腳給他頸子搔癢,直到你腳趾抽筋為止。若我工作稍夜回家,這個任務就交給孩子負責。夜深人靜,他感應到你半夜醒來、在床上輾轉反側、未能再睡,會在客廳連續十多次高聲咪噢,問你為什麼不出來陪他,令你好擔心鄰居會不滿投訴。

就這樣地使人哭笑不得,三心與我們經歷了二十個寒暑,是兩代人的家庭成員。我常常向太太打趣地說,他的腦電波與我同頻互通:多年前我事業學業停滯不前,天天心情沉重,他肛門腺無故爆裂,手術痊癒後剃過毛的地方整年毫毛不生,屁股光禿禿的好難看。後來我稍為看通,放下了心頭擔子,他又長回油亮亮的金色毛髮。他,就是我的生物血壓計,提我識得放鬆、懂得放下。

其實自去年年頭開始,獸醫宣佈他患上晚期腎衰竭,我們本來就應有心理準備。每晚我和太太輪流為他注射皮下水,見他行得食得,差點忘了這位近百歲人類高齡的老朋友,身體狀況只會逐漸衰退,還暗中希望他可以長生不老,說不定可以入紙申請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可惜,一年來愈來愈瘦弱的他,捱不過近月的寒冷天氣。

昨晚一時,他躺在一星期前才新買的貓床上,呼嚕呼嚕,大眼晴望著太太和我,似有口難言,有口氣總是咯在喉頭,無法吞下。太太溫柔地呼喊他的名字,我們邊撫摸他、邊請他安心上路,他就在我倆的陪伴下徐徐離去。

理性上知道,他只是轉用另一個形態顯現,心裡仍然很不捨得。

三心貓貓,感謝您帶給我們一家人不會忘記的美好記憶。我們與您來生再聚。

2018-01-17

《大娛樂家》

《大娛樂家》與《星戰8》相似, 都是影評人與觀眾的評價南轅北轍 (起碼在美國來說)。不過與《星戰8》相反,《大娛樂家》的影評人評論很差,主要認為它不忠於史實──真正的 P. T. Barnum 是個大混蛋, 剝削傷殘人士、黑人和動物。不過,這些在電影裡都不顯著,觀眾看到很開心。
我們全家都有看。坦白說,真的是極盡視聽之娛的musical,歌曲舞蹈首首套套動聽精彩,大人小孩也受到感動,每天也想重聽它的soundtrack, 金球獎得獎歌曲"This is me" 實至名歸 (幕後拍攝過程片段一樣動人)。看時,我也感到近年看電影時少有的勵志上揚感覺 ,而電影傳遞的平等、接納差異、反對歧視的訊息也很有教育意義。只是事後看回史料,才知Barnum真實的一面。有空會與小朋友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