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用回學院,走了去高等法院旁聽。許多年沒有到法庭旁聽了,原來現在進入前要通過安檢,水樽裡也不可以有水。
除了想一睹那位彭姓法官是何許人外 (她認為庭內拍攝陪審團的大陸男子是「無心之失」),其實最想見見梁天琦和其他被告。不算聲援他們,但我直到今天也不相信梁是共產黨卧底的說法,而且從我接觸的很多年青人看來,梁天琦之前的言論很能表現到他們的觀點,代表了一代人的部份心聲。作為教育工作者, 我很想知多一點。
控方連續傳召多名警方證人,都在兩年前年初一晚上有在旺角執勤。他們接連形容當晚的「暴徒」,充滿「敵意」,向警方投擲大量磚頭和雜物,對跌倒警員同僚拳打腳踢,行為近乎「瘋狂」。辯方大律師大致上沒有盤問控方證人,除了要求一位聲稱因被人推跌和圍毆而失去知覺、後來醒來休息過後又回到前線的警員,澄清其傷勢的情況。
在犯人欄坐著的五位被告,當中四位大部份時間都是低下頭;三個小時的聆訊,只有梁天琦由始至終端正地坐著,頭部微仰,眼望遠方,若有所思。
我基本上主張非暴力抗爭。但是若年青人感到機會結構的封閉、文化身份認同的受壓、制度化渠道 (包括議會監察和和平集會) 的失效,朋輩影響加上警方當晚的控制手法等因素,有人採取激烈的行為挑戰權威,我雖不同意,但可以理解。
法庭尋求的是報應上的正義: 無罪者可以釋放、懲罰與罪行應合乎比例等。我更在乎實質的公義:是什麼令這次「騷亂」可以發生? 政府可有檢討它過去多年的施政,是否有份迫使部份年青人走上此路? 還是直到兩年後的今天,除了不斷增強自身的威權外,仍未能回應年青人的感受和訴求?
2018-03-14
融合教育
融合是假,政府慳錢才真? (本人曾在特殊學校教書,對文章社工的觀點深感理解)
//特殊學校那批可以公開就業的都很叻,就算是輕度智障都一樣……他們從小成長的教育都充滿愛,同一間學校由六歲跟到十八歲;一班的比例是十幾個學生,對兩三個老師,並且是適合他們的教育。所以,這班細路來到我手,電腦技能、認字能力,所有都好過主流學校來的 SEN學生,驚嗎?我很不開心,根本主流教育沒有放過心機在這班 SEN學生身上──現在的學術程度,普通正常孩子都跟不上,更何況 SEN?讀寫困難那些學生,好像從來沒有受過很好的訓練一樣,仍然認不到字。來到我手也廿歲,小學屬千禧年代,教改後的首批學生。
...... 主流學校並未盡力,從來都是為跑數,沒有用心去做。你問我教育可以做甚麼幫到 SEN?其實,小班教學已經幫到不小,還有,中學課程可否加「工科」?我的年代,中三後有職業訓練局,這些工業中學可以幫到 SEN。還有,「一校一社工」真的足夠?一班有三個 SEN,五班十五個根本已經應付不來,更何況數目不只於此……如果小學、中學可以跟進貼一些,也不會有個案來到我手吧!我曾經有個智障,加輕度自閉,最後仔是電腦工程師,特殊學校是可以訓練到這種學生,現在,他已經三十歲,是我初入行的個案。//
(原文連結)
//特殊學校那批可以公開就業的都很叻,就算是輕度智障都一樣……他們從小成長的教育都充滿愛,同一間學校由六歲跟到十八歲;一班的比例是十幾個學生,對兩三個老師,並且是適合他們的教育。所以,這班細路來到我手,電腦技能、認字能力,所有都好過主流學校來的 SEN學生,驚嗎?我很不開心,根本主流教育沒有放過心機在這班 SEN學生身上──現在的學術程度,普通正常孩子都跟不上,更何況 SEN?讀寫困難那些學生,好像從來沒有受過很好的訓練一樣,仍然認不到字。來到我手也廿歲,小學屬千禧年代,教改後的首批學生。
...... 主流學校並未盡力,從來都是為跑數,沒有用心去做。你問我教育可以做甚麼幫到 SEN?其實,小班教學已經幫到不小,還有,中學課程可否加「工科」?我的年代,中三後有職業訓練局,這些工業中學可以幫到 SEN。還有,「一校一社工」真的足夠?一班有三個 SEN,五班十五個根本已經應付不來,更何況數目不只於此……如果小學、中學可以跟進貼一些,也不會有個案來到我手吧!我曾經有個智障,加輕度自閉,最後仔是電腦工程師,特殊學校是可以訓練到這種學生,現在,他已經三十歲,是我初入行的個案。//
(原文連結)
2018-03-11
《霸王別姬》
我對粵劇的認識很小,不過楚漢相爭的故事實在很吸引,間中也會翻書來看。
粵劇《霸王別姬》雖是緣自於經典京劇,但也有不少創新。例如為花臉的項羽加入武場戲,也為項羽與虞姬之間加入更多感情戲。演員的陣容大致上是二十多年前尤聲普演出時的鑽石組合,例如尤聲普、羅家英、尹飛燕、阮兆輝、新劍郎和廖國森,雖然許多今天已達古稀甚至杖朝之年 (寶刀未老,例如尹飛燕的劍舞, 觀眾拍爛手掌),但也加入年青的梁兆明和宋洪波等,以達傳承的目的 (人數可再多一點):我尤其喜歡梁飾演的韓信,他唱做唸打文武俱佳,前途無限。
從承先繼後的角度看來,還可以有改善的空間。未來粵劇應有更多表演場地,希望粵劇在香港,能繼續發揚光大。
粵劇《霸王別姬》雖是緣自於經典京劇,但也有不少創新。例如為花臉的項羽加入武場戲,也為項羽與虞姬之間加入更多感情戲。演員的陣容大致上是二十多年前尤聲普演出時的鑽石組合,例如尤聲普、羅家英、尹飛燕、阮兆輝、新劍郎和廖國森,雖然許多今天已達古稀甚至杖朝之年 (寶刀未老,例如尹飛燕的劍舞, 觀眾拍爛手掌),但也加入年青的梁兆明和宋洪波等,以達傳承的目的 (人數可再多一點):我尤其喜歡梁飾演的韓信,他唱做唸打文武俱佳,前途無限。
從承先繼後的角度看來,還可以有改善的空間。未來粵劇應有更多表演場地,希望粵劇在香港,能繼續發揚光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