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5

賴百樂:SOHO 爸爸 VS 全職爸爸




( 本文轉載自 賴百樂 (2013) :爸爸回家上班去》,第107至111頁。香港:突破出版社。謝謝賴先生同意轉載。)
 

    某個星期天,我們一家如常到教會做崇拜,跟著便是家庭活動,我卻離開了家人,參加了一個分享會,太太也極支持我去參加。這個分享會是由一個全職爸爸分享日常生活的苦與樂,以及其心路歷程。太太認為我不是全職爸爸,但我在家裏工作,在某些方面應有共通之處,可作一點交流。

   我同意太太的想法,卻更在意一個全職工作的男士,在轉為全職爸爸後,如何面對種種壓力。「點解可以去得咁盡?」——沒錯,當初我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參與分享會的。

    當天約有十多人圍圈列坐,當中有牧者、機構幹事及夫婦等等。分享者F爸爸坐在其中一個位置,約三十多歲,旁邊有他的兒子,安靜地玩耍,他的太太正抱著一個未夠兩歲的女孩,被布塊遮蓋其頭部,相信是餵哺母乳。這年頭鼓勵媽媽餵哺母乳,當年我的太太是全職媽媽,給兩個孩子餵哺母乳約兩年,但要上班的媽媽也同樣長年累月餵哺母乳,委實困難。想不到F爸爸的太太正是上班族,仍堅持餵哺母乳,實在敬佩媽媽的偉大。

    F爸爸娓娓道來他當全職爸爸的感受,原本他和太太都有正職,他同時報讀博士學位及參與社運。當太太懷孕時,夫婦倆衡量過,太太的工作前景較有潛力,於是F爸爸選擇當全職爸爸,也順道可讀書寫論文。而且,他們也不想請外傭,想親力親為照顧孩子。

當了全職爸爸,他說照顧孩子、家務加上讀書,一點也不易,一天由早忙到半夜,且是無償的工作,耐性與技巧同樣重要,更要一心多用。他說不滿現在的性別定型及性別分工,經歷全職爸爸的工作後,更加尊重女性。
 
    然而,F爸爸談及家庭經濟,由原來的「供給者」成為「依賴者」,會有憂慮,由太太給家用,有時心情會不太好,心理常常需要自我調節。

我體會到F爸爸的心情,畢竟我還有工作可以做,不用成為經濟「依賴者」,但也明白在家裏工作,需要一心幾用的處境,例如:在編稿工作時,同時也要隨時回應孩子的需求。

親人和朋友會不明白F爸爸為何要這樣做,他們認為男人應往外工作、男人要賺錢養家活兒。他曾向一位好友說自己也想過做兼職,但擔心返回社會工作,一時無法適應,好友竟回應他是否「養懶」了自己。F爸爸說聽了很受傷和難過,我還記得他當時說這段話時,神情依然帶點激動。當時我也閃過像F爸爸的想法,雖然我有freelance工作,但我能否返回及適應全職職場工作呢?我再沒細想,因活在此刻,就當努力生活及做自己能做的。

F爸爸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能做到家庭性別平等運動的推廣及教育等,讓男性獲得事業以外的自信與尊重。他也提到希望家庭成員能以兼職工作形式,除有收入外,亦可以多點時間照顧家庭。

我即時回應,我就是他所說的「人板」,雖然我沒有固定兼職,在固定場所工作,但總算是有收入,尚可不請外傭,同時照顧家庭。當下大家互相分享,肯定對方「吾道不孤」。一般男士見面,總會分享時事、科技產品、汽車、股票樓市、工作煩惱等等,我們的話題則離不開照顧兒女、家庭經濟、家庭瑣事的問題。

在這分享會之後,讓我想到另一位全職爸爸的處境,他同樣是一邊修讀博士學位,一邊做其「家庭主夫」,太太則往外全職工作。不同的是,他的教會很支持他們一家,不時有教會朋友探訪,有些女士更協助購買家庭用品、做家務;甚至經濟上有需要時,亦有接濟幫忙。這位全職爸爸現已畢業,重投全職工作,他仍回味當全職爸爸的日子,他與兒子的關係很親密,實在無悔曾有那段日子的經歷。

我想,要當一個SOHO爸爸或全職爸爸,首先是得到太太的支持,繼而是身邊親人及朋友的了解與肯定。縱使社會急速轉變,仍存在著很強的「性別定型」,單是「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多時,看來,改變及接受這種逆轉性別角色仍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