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原載於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網頁)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性別公義促進小組已於六月十日下午在九龍佑寧堂舉行了第四次性別公義論壇,題為「一個全職爸爸的深情剖白」,由全職在家照顧小孩子的爸爸蔡建誠分享他選擇在家照顧小孩所面對的困難和經歷,以及他對於社會性別公義的看法。
重新定義家庭崗位及角色
蔡建誠首先為家庭中兩性的角色分配重新定義。他指出自己作為全職爸爸,並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家庭角色分配倒轉,由「男主外,女主內」轉為「男主內,女主外」,因為全職爸爸背後其實有很多女人幫忙,包括會主動做很多家務的太太,及他出外兼職教書時幫忙照顧囡囡的嫲嫲或婆婆等。因為他對於傳統家庭角色的定位 [定型] 反感,認為自己身為男性,應該要反省自身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因而想到其實兩性可以不受傳統束縛,彼此配合並自由決定適合自己的家庭角色和工作。
他認為這個選擇和他反叛的性格有關。「完成預科之後,原本香港大學數學系取錄了我。在那個年代,入讀港大的機會是很難拒絕的。不過,我卻喜歡研究電腦,所以不理會父親的反應,就選擇了城市理工學院讀系統分析,後來又再轉到浸會學院讀社工。」到了現在,將要完成博士學位的他,本來是可以繼續當政策研究員的,卻因為他不希望他人代為照顧孩子,所以決定當一位全職爸爸。
蔡建誠也分享這四年多來照顧孩子的困難。首先面對的是他不善於打理家務和照顧孩子。傳統教育和觀念認為照顧家庭是女性的工作,所以他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受過相關訓練,因此,在第一位孩子出世之前,他曾嘗試多次以洋娃娃學習幫嬰兒洗澡。學習烹飪也是他其中一項任務。「一般香港的中式烹飪書是不會花篇幅教一個不懂下廚的人炒菜的具體步驟,所以,我曾電郵至海外的一位中式烹飪專家求助,她回覆來的是數頁紙的方法。」
傳統社會對家庭照顧的認識和態度亦是一大難題。蔡建誠分享,他全職照顧孩子後曾有朋友問他為何不出外工作、是否被「養懶了」,這正反映出社會不太認識家庭照顧者的工作。「家庭照顧雖然是很基本的工作,但其實最重要亦很需要智慧,不過因為社會普遍認為女性理所當然懂得打理家務,就會忽略了提供支援。」他認為,政府應該為家庭照顧者提供支援,例如幼兒和老人暫託服務、上門為病人提供物理治療、社康護理等,讓照顧者可以有喘息的空間。
籲更多男性推動改變
經濟壓力亦是困難之一。作為全職爸爸,在沒有兼職工作前,成為經濟依賴者要面對很大的心理壓力。有參與聚會的全職爸爸指出全職媽媽雖然也成為經濟依賴者,但社會普遍覺得理所當然;另一方面當全職爸爸依賴妻子的收入時,妻子亦會面臨壓力。因此,蔡建誠認為政府應該仿傚外國,為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者津貼和退休保障,舒緩經濟壓力的同時,更肯定了她們對社會的貢獻。他認為,除了政府需要回應之外,商業社會的運作也要對家庭友善,例如減少工作時間、設立彈性上班時間等等。
他盼望能以男性的身份,嘗試推動社會重新審視家庭角色分工的問題和認識家庭照顧者的工作。他希望其他男士都可以一同推動改變、發聲分享,因為作為傳統性別分工的得益者,男性角度的反省和分享可能更有說服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