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ocialist thinking.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ocialist thinking. Show all posts

2012-07-07

囝囝是個哲學家


(照片來源:HubbleSite)
 
頭先同老婆嗌交,我匿埋入房。囝囝走入嚟,話:「爸爸,個宇宙好大,唔好嬲啦。」結果,我和老婆又馬上和好如初。 
Franklen Choi @ facebook May 4, 2012 at 20:37

小時候,很喜歡到太空館。最有印象的展品,是地下展覽廳放映的一個錄像。陽光普照下,觀眾俯視一對男女,舒服地躺在足球場內,然後鏡頭逐漸拉遠:男女變得愈來愈細小,出現了球場所在的公園,然後是公園所在的街道、附近樓宇、地區、香港島、亞洲、太平洋、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直至宇宙,而這個宇宙還在不斷膨脹中。鏡頭稍為停頓,然後急速抽近,一直到再見到該對男女為止。

今天我們知道,人類並非處於宇宙的中心。相比起浩瀚無垠的宇宙,地球只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黯淡光點,周圍還有億兆個星辰。有些在晚上肉眼看到的星星,可能在億萬年之前已經爆炸毁掉,我們見到的,只不過是星光穿越時空時的餘輝。其他的星球,亦未知有否生命存在。

地球最初只是一個炙熱融熔的球體,生命誕生在地球誕生後的十億年內,人類的祖先要再經過三十六億年,才能夠在土地上出現。恒河沙數,今天我們能夠活在這顆玲瓏剔透的藍白星球上,其實十分幸運。

從外太空看來,地球就像懸浮著的一粒微塵。偏偏總有一些寄居在這粒塵上面的過客,認為別人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有些當權者甚至為了一已的野心,清洗異族;或是掘出億萬年以來深埋在地殼的致癌輻射物質,耀武揚威,在無限宇宙的一個渺小角落裏頭稱皇稱霸,自以為是,其實十分幼稚。

憤怒源自偏執。囝囝無非在提醒我:能戒除憤怒,就像陶醉在眺望夜空般,忘卻自我,讓自己不再受自我中心之苦,把注意力放在更有意義的價值上面,包括修補與家人的關係、參與推動公益事務,及鼓勵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昂然站立在大地之上,為我們地球的福祉發言。

原來,我雖然唸過哲學,囝囝才是哲學家。



《木星石》:有塊外形像木星的細小隕石,偶爾來到地球上,被小孩拾起,後來又回到浩瀚的太空中翻滾,直到有一天,又被另一星球上的小孩拾起。本繪本講述字宙的形成和生命的循環。小孩的慧眼,教我們看到平凡事物的豐富內涵。













2012-06-02

社會問題家庭化、私人化──談外傭與外傭僱主之間的矛盾

( 本文亦載於《明報》,論壇版,2012年6月21日 )


近年關於外傭居港權的爭論,反映了香港社會長年累積的外傭僱主僱員矛盾,最近有報章更引述一中介公司稱,「香港炒家傭數字冠絕全球」(蘋果日報, 2012520)。作為一位育有兩名孩子的全職爸爸和前社會及勞工政策研究員,以下是我的觀察。

作為僱員的,她們可能不知道,聘請她們的僱主,雖然社會美其名叫做「中產階級」,但香港的生活指數驚人,很多中收入家庭七成以上的收入投放了在供樓/租金、醫療保險、子女教育和稅收上,用在衣食交通的收入可能只比一個基層雙職公屋家庭的略高,一樣需要節衣縮食。雖然高通漲下每月三千多元人工是全港最低 (不過加上醫療伙食等可能超過五千元),對外傭僱主可能也是可觀的負擔,他們「挑剔」、「奄尖」只是想無後顧之憂,希望家居環境安全衛生、家人健康舒服。而他們往往也是長工時的受害者,或工作缺乏滿足感、承受著老板的氣和職場壓力,又擔心子女的教育問題,是步伐急速、精神緊張的城市人。

作為僱主的,他們可能不知道,他們所聘請的外傭,是離鄉別井、本身帶有巨大的養家壓力、來自截然不同的語言文化、宗教信仰、風俗迷信、社會節奏和生活 習慣的地方,「相見好同住難」,何況是差異如此巨大的兩個不同國度、忽然要廿四小時相處的陌生人? 家務和照顧工作基本上可以是「無時停」的工作,香港本地的家務助理和起居照顧員是要培訓考試的、照顧老弱傷殘的工作需要眾多知識與技能,不是很多人以為的「手辦眼見功夫」。香港的居住環境擠迫,外傭出國前勞務公司可能根本沒有向她提供過適當的入職訓練和心理準備 (蘋果日報,同上)


真正的無良僱主/無良僱員永遠只是少數。若僱主與外傭雙方平時能多些溝通和諒解,商量哪些要求必須達到 (如家居衛生安全、勞工法例標準等)、哪些要求可以放鬆,怎樣可以互相支援扶持,令事情辦得大家開心滿意,無法遷就才考慮解除合約,理應能減少些怨恨。

更重要的是,上面的分析顯示,部份外傭與僱主之間的矛盾,其實是由於很多社會問題私人化、家庭化所造成。香港政府在這方面責無旁貸,而且可以做的事很多,例如應該主動要求輸出國政府辦好外傭培訓、撥款鼓勵本地志願機構上門向外傭提供在職培訓、改革稅制的公平性減輕中產人士的負擔、及設法在房屋、醫 療、教育、勞資關係等問題上減輕香港市民的壓力。

2012-05-04

大隻佬

那晚,有位是消防員的親戚於休班時探訪我家。他雖然和我身高相若,卻比我這個瘦子多了六十磅肌肉,身形健碩,孔武有力。閒談之間,他不但教曉我大廈 發生火警時的正確逃生方向,還示範用單邊肩膊省力揹人的技巧 (囝囝則興奮地扮演「傷者」,多次要我這個「消防員」揹著他在屋內走來走去)。他一面與囝囝玩耍,一面向我分享他的經歷。

原來,死神多次與他擦身而過。年輕時有一次,他與同袍去某大廈單位救火,不知道裹面正因高溫形成火雲,破門救人時又忘記大量氧氣湧入會造成閃燃,結果噴出一個大火球,他身旁的同袍因而重傷,康復後也終生不能從事消防工作。

又 有一次,他在嚴寒時於木屋區救火,忙著向前方射水,暫時不理會身旁一堆燒著了的紙皮箱──以為無甚威脅,順便可以取取暖。怎料,紙皮堆原來蓋著了一個洩壓 閥失效的石油氣罐,溫度升高使石油氣罐內的氣體急速膨脹,在爆炸前的千鈞一髮間他看到了刺眼的白色火焰噴出,及時躲開避過了相當於百公斤炸藥的威力。

很 多人都以為工時是紀律部隊裡最長的消防員,是不怕死的人,其實這位胸肺呼吸容量較常人大又受過專門訓練的大隻佬,日常工作時也擔心個人安危,特別是因為妻 子最近懷了孕。置身火場,像被禁錮在煉獄般的狹窄空間,時間彷彿變成永恒,背負著數十公斤沉重裝備的他,怎樣克服處於生死邊緣的心理壓力?「這是我的職 責」。娓娓道來,沒有壯言豪語,平凡不過但最基本的生活態度,表現出來的卻是最寶貴的贈與生命的能力。

祈願他全家平安。

健全而光彩的社會,就是由於有無數的人,在不同的崗位裡,誠懇而負責地勞動,為自己建立生命的意義,也展現人類普世相同的價值理想。也許他們說不出我城的未來,卻實實在在地知道當下怎麼辦。

2012-03-27

停電

昨天住的大廈全座停電,碰巧囡囡囝囝都病了,要看醫生,我揹著囡囡、太太拖著囝囝,囝囝拿著小電筒,在後樓梯摸黑步行落下。囝囝平時用慣了快捷又光猛的升 降機,見到漆黑一片,最初非常驚恐,不敢踏出半步,要太太多作鼓勵,可當他發現他只要小心翼翼,步步為營,最終能憑著手上的小電筒,走出大廈,重見光明時,我相信他上了寶貴的一課,對自己的能力,更添信心。

我亦對香港的未來,保持信心。



延伸閱讀:捍衛人權護眾生,不需要壯言豪語




2012-03-06

重思照顧工作,邁向正義社會 ── 寫於2012年三八婦女節前夕


1. 家務是門管理學,從事家務勞動的人,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井然有序地安排和組織眾多的雜務,並把它們有技巧地逐項甚至同時完成,讓家人可在衛生、安全和舒 適的家居環境下生活。當中的照顧工作,包括對小孩、體弱年長者、嚴重殘疾人士的照顧,除與很多其他的家務一樣,包含大量隱形的體力勞動外,還涉及情感與 愛、責任與耐性、尊重與理解、知識與技能等多個面向。

2. 廣義的照顧工作,包括關懷、服務和照料,由國家/政府、市場、社區和家庭共同提供。現實上,對小孩、體弱年長者、嚴重殘疾人士的照顧,獲公共資助的正規部 門所提供的服務都是短暫的或名額不足,而市場營利機構提供的服務水平又與消費者的財政負擔能力掛勾,故實際上照顧工作的社會成本主要由作為非正式部門的家 庭長期承擔,而絕大部份的照顧者都是女性家屬。

3.許多本港的婚育或未婚女性因此辭掉有薪工作,面對事業發展中斷;或為兼顧照護責任進入低工資低保障的次級勞動市 場;或透過女性親屬的幫忙或聘請同是女性的外傭,在無後顧之憂下繼續長工時就業,才有足夠的家庭收入,但卻犧牲了寶貴的家庭生活。

4. 傳統的性別分工觀念,把「政治」與「經濟」的「公領域」界定為(壯年) 男性領域,把「家庭」的「私領域」界定為女性領域,前者涉及權力及資源的分配,理應需要公眾之民主監督;後者雖可某程度上免於公權力之規管,卻又成為照顧者權利缺少保障和關注的地方。

5. 雖然社會表面兩性平等,但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依然根深柢固。這種觀念,不但影響家庭內的家務分配,還透過對「男性」和「女性」特質的建構,限 制著兩性於就業市場的職業選擇 (例如學校課本或電視節目的醫生多是男性、護士多是女性等)。這種種的刻板定型,同時壓抑著女性和男性個性的自由發展。

6. 女性被認為是「天生較適宜做照顧者」,照顧工作所涉及的多樣化知識與技能要求、其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以至其對人類生存的根本重要性,往往遭視而不見。這種意識形態影響所及,勞動市場 上許多以女性為主的照顧工作,例如謢士、幼師、家務助理、起居照顧員等,長期在工時、薪酬、培訓、晉升機會等得不到平等的尊重。

7. 在部份歐洲國家,政府提供較充足的暫托幼兒服務、促進被照顧者尊嚴自主的社區照顧服務和居家護理服務、殘障照顧津貼、家庭照顧津貼、立法規管工時、彈性上 班時間、有薪家事假期、保障部份時間工作者的平等機會法例,甚至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等,不但促進兩性平等和家庭友善的就業政策,更讓家庭照顧者有喘息的空 間,並肯定家庭照顧者的貢獻、社會價值和地位。

8. 但在本港,上述對家庭照顧者和雙職者的支援和保障,付之闕如,例如強積金計劃不保障家庭主婦和家庭助理;托兒服務、體弱年長者和嚴重殘障者的院舍服務和社 區照顧服務又嚴重不足等。中下階層的人士選擇留在家中照顧家人,幾乎等於選擇了貧窮、經濟依賴、社會隔離和歧視,連帶被照顧者亦往往成為這種身心壓力和相 對匱乏下的受害者。許多家庭照顧者在這種缺乏社會認同的環境下,依舊磨練出刻苦耐勞、節約資源、自我肯定和互相扶持的精神,令人感動。

9. 香港政府不但未去採取積極措施支援無酬的家庭照顧者和雙職家長,還縱容資本家透過長工時的高密度勞動剝削打工者的家庭生活,更打算剝奪長住外傭的居港權, 有移住傭工在香港居住和工作十多廿年,為養育香港未來的 「人力資源」無聲地付出她們的所有青春,仍沒有平等公民權。政策背後的意識形態,與漠視廣大本地照顧工作者對經濟對社會的長期貢獻,同出一轍。

10. 因此,三八婦女節的意義,不單是要促進兩性平等,更是要建立全民平等,令不同性別、年齡、傷健、族群......人士的權利,都得到平等關注和尊重的正義 社會。反思「照顧工作」這種「為生命需要而生產」的工作 (其他的例子,如農耕和眾多生產性勞動),在這個過份強調「為利潤而生產」的社會的意義,是達至上述理想的一個起步點。


圖片: From Robert Munsch and Sheila McGraw (1995), Love You Forever, Firefly Books Ltd.


相關文章:期望香港,對母乳餵哺友善 ──寫在2008年母親節前夕

.

.


2012-02-22

尋求您的支持!──寫在囝囝四歲生日時

囝囝今天 (20號) 四歲生日。不知怎的,「四歲」對我頗有意義, 原因是我的記憶, 是從四歲某一天開始的,當天之前,我完完全全不記得發生過任何事。我只記得當日是朝早, 我像靈魂出竅般, 在屋內近牆壁那邊望著自己睡覺,然後看見自己起身, 之後就回到自己裡面, 跟著糊里糊塗地被媽媽拖去幼稚園。我只記得當日返學第一個經歷,是給老師狠狠地把功課薄擲在地上,原因是我把功課薄差不多每一頁都撕下來畫公仔 (我很醒目, 因我必定留番一頁, 讓老師不能說「你把功課薄『全部』撕掉!」。然後又因為多嘴,給老師用兩條膠紙打交叉貼在嘴唇上,全日禁止說話。老師的樣子我當然忘記了,但當天兩道淚痕 在臉上流下來的淒涼感覺,到近四十年後的今天我還清楚記得。或許是由於有這些經歷,我愛說故事, 愛佻皮, 愛挑戰權威,不吐不快。



所以,我一直想就著囝囝的四歲生日,寫點什麼的。

最 近我多了很多Facebook 朋友,原因可能是大家喜歡我的評論文章。雖然我兼職教授社會政策,但我現時最重要的身份認同,仍是一位全職港爸。

其 實四年前,我對照顧工作是一竅不通的。我年輕時, 一點家務都不做, 一點都不幫媽媽手。(所以今天做全職爸爸是「報應」:-) 首名孩子出生後,我從外國訂了很多英文育兒書,並在外國一些親子網站登記 (我往往是唯一的男性會員),每事問,結果那些外國媽媽教曉我很多有用的知識,有十多人都現在都是筆友。所以我的《Continuum Fathering 原續父職》網站,最初是全用英文寫的,因為我很想給這些外國知音媽媽知道我和兒子的近況。不過由於始終沒有什麼香港人問津, 我也因為第二名孩子的出生而荒廢了這個網誌一段時間。
我之前寫道:
全職揍仔的經驗 對我整個人的人生/生命/生活觀有很大的影響。每天和我談話的人, 是「師奶」、街市小販、樓下保安員和菲傭 (他們不知道我曾是一名政策研究員); 我看的圖書, 是最精彩的兒童繒本;我上開的網站, 都是關於Child Education, health and nutrition。四年的全職育兒經驗, 我開始疏遠(甚至有點討厭) 抽象的符號遊戲,愛上實幹的第一線勞動生活,精神上與「天父」(我的先父,曾做廚師和水電工人) 和工匠的相往來;甚至鄙視一些閉門造車、不做田野工作而又為社會不公義塗脂抹粉的社會學學究。 ( 《故技重施?》).
最 近我的《我的女兒在家出生》一文, 在網上做成一定的迴響,有褒有貶,有讚美我的,也有對我人身攻擊的。但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原來談及以非主流方式育嬰/親子的中文文章,是多麼的缺乏。馬克斯的理想是「早上工作、下午釣魚、晚上讀柏拉圖」,請問誰去照顧家中的孩子? 我想起一位大學講師朋友,得知我擔心幾年的全職育兒後,難以適應重新投入勞動市場時, 他的第一個反應居然是:「你係味養懶0左?」。另一位囝囝還是小嬰兒的的律師朋友,她則覺得「要告假照顧病了的囝囝,自己好頹廢」 。照顧工作如此不受重視,家務勞動者 (包括廣大的家庭主婦) 社會地位如此低微,既然上天給我知識、訓練和全職育兒的機會,我覺得我有責任去參與改變這個現象。

所以,我決定從現時開始,會多多用中文(甚至粵語) 寫我的《Continuum Fathering 原續父職》網誌。這個網誌我早前荒廢了一段時間,但我現在每日都文思泉湧,很想把我揍仔生活的點滴好好記下,並向大眾分享。我希望能夠給社會人士知道,一位有平等主義理想 的爸爸,如何在香港現實的親職生活中,實踐他的理想,過程中的喜樂和感觸、所受到的挫折、如何作出妥協和如何保持希望等。由於我還要在六月前提交修改過的博士論文, 我暫時希望能保持每一至兩星期在該網誌發表一篇短文。

我 中學時是讀理科的,年輕時也沒有讀過什麼文學作品 (古龍和衛斯理的不知算不算?) 今天後悔自己的文學修養不足, 寫軟性文章有點吃力。不過我仍會努力嘗試,希望您們能多多鼓勵。如果你們有興趣親職工作, 希望你們能考慮訂閱 (subscribe) 本網誌 (右邊的Join this site)。您們的支持, 將是我維持寫作的原動力。謝謝。